莊子說:獨與天地精神往來。
人只有在獨處之時,方能撥開迷霧,心靈游于物外,與天地精神往來,看清生命的真相。
層次越高的人,越喜歡獨處。
因為,獨處可以讓一個人的精神得到減負,讓心靈和自我重新回歸,更能讓靈魂得到升華。
獨處,是精神的減負
人們總花很多的時間去進行無用的社交,或者給自己安排滿滿的忙碌行程。
其實,很多時候是在害怕,如果不那么做就可能會失去什么。在高度的精神壓力之下,我們很容易就越活越迷茫。
梭羅說過一句話: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下,他越是富有。
能在自己的獨處時間里,放下一切喧囂和繁華的人,至少在精神上,他必定是真正的富有。
著名的影視演員陳道明,明明聲名遠揚受到四處追捧,可他卻偏愛獨處。
他在一次采訪時說:獨處是一種美德,可以讓人內心得到凈化。
越是不在意得失的人,層次便越高,他們善于獨處,遠離人群時,也一樣是讓別人望塵莫及的模樣。
都說,若是得失纏繞于腦、重壓于心,生命便無法安寧。其實,得也好,失也好,它們并不會因為你思慮得多就會有所改變。
正如《安靜的力量》中所說:放空,是解決麻煩必要的方式。
關掉電腦、將手機丟到一邊,試試長時間地獨處、靜坐的生活。以一個第三者的視角審視自己的生活,才能更懂自己,更認清人生得失的意義,才能將生活看得更明白。
獨處,是心靈的回歸
網上曾流傳一個小故事:你是砍柴的,他是放羊的,你和他聊了一天,他的羊吃飽了,你的柴呢?
似乎我們每個人,都會有那樣的一個階段,以為融入別人的世界,是自己內心里的本能。而經過時間的洗禮之后,卻發現獨處才更是心底里的渴求。
看到過一段話:你站在喧囂的人群里抬頭看煙花絢爛,我卻看到了你眼睛里閃著光的落寞。
熱鬧都是別人的,你一個人的孤獨,是那么晃眼。這樣的感受,我有過,相信你也有過。
人們總寧愿去參加很多說不清意義的活動,卻不愿意一個人獨處。當狂歡的人群散去之后,心里剩下的卻是無盡的落寞和冷清。
哲學家帕斯卡爾說: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,都是來自我們不善于在房間里獨處。
獨處,原來竟是一種能力。外人眼里的你,和獨處時的你,永遠是兩個樣子。一個假裝淡然,一個不知所措。
怎么讓那個獨處時的自己,也真的淡然安定,這是一項需要努力的修行。人到了一定階段,總會清楚自己的喜惡,喜歡就盡情享受,討厭就一點不做。
不必在意一個人吃飯、一個人散步時別人投來的異樣目光。其實,世界是自己的,與他人毫無關系,而獨處是我們每一個人最該享受的清歡。
周國平曾說:我獨處時最輕松,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。
即使乏味,也自己承受,不累及他人,無需感到不安。把自己安頓好,反而能安靜而輕盈,可以讓我們找回內在的力量,回歸自我,回到最本真的生活。
獨處,是靈魂的升華。楊絳曾說:人這一生,無非是認識自己,洗練自己,自覺自愿的改造自己。
她與錢鐘書先生,常常同居一屋卻各自讀著自己的書,研究自己的學問。在她看來,只有不斷的在獨處中找到自己,才是人生中的大事。
當她經歷過人生磨難和流離波折,變成垂暮老人之后,依然靜謐淡然,不急不躁的度過了自己的后半生。
周國平曾經這樣評價她:她在細心的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。
獨處對于這位看透世事的老人來說,是一種與世界交手的形式。獨處不是孤獨,而是一種選擇。
雖不熱鬧,但是它充滿智慧,是每個人自發認識自己最好的途徑。在獨處的時間里,認真踏實地做好當下的事,不迷失過去,也不驚恐于將來。
也不要著急讓生活給予你所有的答案,留一點耐心,那些美好總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盛裝蒞臨。
一個人的生活,可以是平淡乏味、停滯不前,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、精彩紛呈的冒險。只有在獨處時,你才會更加篤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。
人只有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,才能發現更好的自己,才能活得更加有深度。
那些真正能讓自己得到增值、獲得升華的時間,很多時候都來自于一個人獨處的時光。
只有獨處的時候,我們才能完全地取悅自己,才能享受自己的時間,才能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。
懂得享受獨處的人,可以把枯燥的日子過得豐盈,可以把生命活出它的本色,可以遇見更美好的自己。
別害怕獨處,別拒絕獨處。因為那既能融入得了繁華,也能享受得好獨處的的時光,其實是你人生里最好的時光。
|